遭遇爱人冷暴力,我的婚姻该何去何从?
文|罗丽
冷暴力,在心理学上也叫“筑墙逃避”,我把冷暴力总结为“六不”,不看,不管,不问。不搭理,不关心,不连接。
在我婚姻家庭咨询的案例里,有越来越多的来访者来跟我说到婚姻生活中的“冷暴力”的问题,——“虽然所有的窗户都是敞开的,但屋内的空气仍然像凝固了一样,让人喘不过气来,安静得让人歇斯底里”,王女士向我道出心情故事,“他根本就把我当空气!”
结婚时两人其实挺相爱的,所有人也认为他们很相配。生下孩子一两年后,丈夫对她的感觉就有了180度的大转弯。他下班后总是流连在办公室,很少回家吃晚饭,就算回到家,也总是冷着一张脸,面无表情,不言不语。她无数次试着跟他沟通,他不置可否,最多说个“好”或“不好”;她追问他为什么不理不睬,他的反应是“很累,不想说话、有什么好说的?说什么呢?”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态度。刚开始王女士会歇斯底里地去激起他的注意力,后来也不奏效,丈夫反而更加用冷漠的态度对待她,这样相敬如“冰”的日子过了好些年,唯一能让他们多说一些的话题,是和小孩有关的生活安排。近期王女士常常感觉到兴趣下降,无精打采,感觉到委屈、被控制,感情变得脆弱容易激动,心理上常常感觉到孤独。“与其这样生活,还不如离开”。但她对婚姻又有诸多不舍,在离与不离之间产生严重心理冲突,因此前来求助,
这就是典型的“家庭冷暴力”,冷漠、轻视、放任关系或疏远的精神暴力形式。是一种典型的隐性情感暴力。具备严重的杀伤力,长期处在冷暴力中“受虐者”的当事人很容易陷入抑郁的状态当中。
现实婚姻生活中,家庭冷暴力事件并不少见,根据统计数据显示8成离婚案件都存在家庭冷暴力。一个本应该是幸福的港湾却演变成冷漠的冰牢,让人心痛。
我们来看看冷暴力常见的特征:
(1)漠不关心;
(2)将语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有意回避两人接触;
(3)恶语中伤、冷嘲热讽;
(4)停止或敷衍性生活;
(5)对家事完全不负责任。
(6)有的人会突然失踪一段时间,完全不顾忌家人的感受,任着自己的情绪,跟着感觉做一些事情,不去承担夫妻和家庭的义务及责任。
研究显示,在出问题的婚姻当中,冷漠不语比大吵大闹对婚姻的伤害更大,更容易导致婚姻破裂。
听起来很奇怪,是不是?这是因为大吵大闹虽然不理性,至少还有相互沟通表达不满的意愿,比较容易知道彼此的想法及感觉。而若是冷漠不语,不但找不出症结,往往还反映出心灰意冷不愿努力的决心,长期相敬如“冰”的结果,往往会导致外遇。哀莫大于心死,心死了,婚姻自然无力求生。
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肢体暴力,冷暴力大都出现在知识份子家庭。原因在于:
(1)他们因为受到社会角色的约束,比如从小就被教育“君子动口不动手”
(2)认为身体暴力是野蛮的方式,所以就往往会采取一种非常隐蔽的冷暴力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3)受教育多,对感情的要求也就较为细腻,自尊心更强,谁也不愿意向谁示弱。
(4)在法律上较懂得自我保护,所以不动手,也不愿动口。
家庭冷暴力现在已经成为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在发生矛盾的家庭中,有88%的家庭中会出现夫妻互不理睬的现象,30%以上的人会出现摔门而去或者摔东西的行为,48%的家庭会出现语言辱骂和言语攻击的行为,而真正出现丈夫殴打妻子行为的家庭仅占有20%。通过这样一个调查,我们发现,家庭冷暴力是一个社会现实,它已经成为家庭生活的现实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对于冷暴力,作为家庭成员,我们需要去理解它,分析它,才能够找到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去面对它,解决它,这是我们作为现代人必须学会的,这直接影响到家庭每个人的幸福感和家庭建设的结果,因此家庭冷暴力这个主题对于我们获得幸福生活的能力和建立和谐家庭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理解冷暴力背后的意义显得尤其重要。
冷暴力有时候是一种分手的手段,分为这样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冷漠
他突然变得很忙,对你没有那么多的关心了,人也冷漠下来。当你觉得难以忍受时,可能会质问他发生了什么事,而他只会用“忙”、“累”、“压力大”之类的理由应付你。
第二阶段:你试图以退为进
他不再主动联系你,关系日趋冷淡,你可能会因此抓狂,情绪也随之起起伏伏。最终当你觉得无法承受时,会说“我受不了了,我们分手吧。”然而你却未必是真的要和他分开,其实是想挽回他对你的关注。此时对方往往看起来也有了触动,会哄哄你之类的,你们的关系有所缓和。
第三阶段:拉锯战
缓和的日子很短暂,他又开始冷落你,而且变本加厉,这让你彻底失去耐心,在要不要做个决断的问题上反复折磨自己,情绪状态变得很差。此时你再提分手,他就不再回应了,只是保持沉默。
第四阶段:绝望、清醒、结束
你终于决心离开,而他的态度仍然暧昧。当你看清事实时,一切也就画上了句号。
其实你不必让自己受尽折磨才选择结束,身处冷暴力之中的时候,你就可以让自己走出这种黑洞。然而,离开精神/情感虐待的亲密关系并不比远离肢体暴力更容易,这是因为虐待者往往都是心理操控高手,受虐者有时甚至不觉得自己正在遭受暴力,而认为是自己做得不够好。
冷暴力背后是“施虐者”和“受虐者”的强迫性重复的心理机制
冷暴力的主观故意性表现在潜意识层面,是由于被潜意识中的某些信念控制而发生的,有被虐者也有施虐者。被虐者有的时候也会变成施虐者,施虐者也会转变成被虐者。如果你在生活中不得不不断扮演施虐者或者受虐者的角色,其实都会是一种非常痛苦的体验。
前者是在婴幼儿时期,因为被母亲极度忽略(尤其在过去的年代有些人会把婴幼儿当做没有感受的物品一样对待)在绝望中不得不产生了对冷暴力的全盘接受。之所以在这个年龄段遭遇冷暴力会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婴幼儿尚无法区分自己与父母的主客体关系,基本没有自我的概念,因而更容易对父母产生认同,从而实现自我保护的目的。而保护自己的方式就是认同环境,同时与自我感受隔离开来,跟后者一样,他也是感觉不到自我存在的,而他对这种无存在感的处理方式就是继续隔离,拒绝感受自己也拒绝感受别人,这样的人有时候会类似于设定好的程序,他们会持续的按照社会的各项要求去做事,甚至很有毅力可以做的非常好,但是对自我的感受则认为不重要或者不需要去体会。同样的,自然他们也无法去体会到亲密关系中的其他人的需要,甚至潜意识里可能会因为自己在承受隔离和断裂之痛,而把这份痛苦无意识的加到其他人身上,形成一种类似报复的举动。我们知道每个人内在都有至少三种模式,内在父母,内在孩童和成年自我。这种情况的自我模式,基本已经完全与内在孩童隔离了。
而后者是在童年遭遇冷暴力对待,也许很多家长的冷暴力没有案例中那么极端,但这种类似对小孩不理不睬达到使其屈服的所谓教育方式也并不是很少见。这种情况下,孩子已经有明显的自我观念了,开始感受得到什么是“你”什么是“我”,而对“你是如此对待我”这种情况做出反应,因而对自我被忽视被贬低,会感受更强烈明显。长期在这种方式下长大的孩子,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不自信(没有价值感),不独立(没有存在感),软弱无力,没有自我界限,遇到不公平待遇不敢反抗,没有安全感,对冷暴力痛恨,深受其害,但是表现为害怕重复小时候的命运,因而反而更容易再次进入被冷暴力对待的关系。不断的重复小时候的模式和创伤在其中挣扎。跟上一个不同或者说恰恰相反的是,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基本是生活在内在孩童的当家做主的模式里面,偶尔会有成人自我出现维持自己的生存状态。
这两种方式看似相反,但是受伤的同样的自我的存在感和价值感。反过来,在这种父母属于冷暴力关系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也必然会受到影响。前者可能对孩子同样冷暴力,而后者则更可能在孩子身上投射自己的内在小孩的需求,对孩子造成过度关注。无论哪种方式,这都可能再次开启下一代冷暴力模式的温床。由此,觉察到原生家庭对彼此的影响也是打破僵局的重要部分。
打破冷暴力,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件事:
第一、真实面对自己,看清自己的价值观、目标和需求,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并且去创造。其实,我们小时候的旧伤,伴侣只是负责把我们这些伤痛挑起来,我个人觉得,我们是否能得到尊重是完全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自己,自己如何去创造幸福的。
第二、不要被对方的情绪所引诱。不要因为对方,而失去自己原来的面貌。一个真正快乐的人是一个能够做自己的人,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亲密关系当中,为对方留出空间和时间也是非常必须的,虽然双方的兴趣相投非常重要,但只有你有了自己的生活和圈子,你才有可能为对方创造更多的惊喜和可能性。两个人的能量是互相影响的,你成为“小太阳”,自然会融化他。
第三、学会一致性表达需要。在亲密关系中,最重要的是能做自己,而不需要隐藏自己,如果能在关系中真诚的表达自己的需求、感受,无评判、无强加,那这样对方会觉得安全,自然愿意靠近你,最美的亲密关系就是彼此帮助把对方最好、最美的样子呈现出来。
第五、寻求帮助。必要的话,向亲友或专业人士求助,一起去探索冷暴力背后的多种可能性,以获得更多的选择。
婚姻就像一条河,有平静,有波涛,也有暗流。每一段冷暴力背后都有两个不被理解的灵魂。在家庭冷暴力中,其实双方都是受害者,人做为一种社会性动物,最基本的需要就是爱和连接。而决定爱和连接的就是爱的能力,爱的能力最根本的就是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扩充心的容量,觉察到冷暴力的存在是重获自由的第一步,用爱去拉近彼此间冰冷的距离,就能找回幸福的热情。
版权归作者所有
美文、电台征稿要求:
美文:
1.我们希望收到的是,格调阳光向上,充满文艺气息,充满正能量的文章;
2.作品可为原创未发表过的文章,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抄袭,责任自负;
3.所有作品,一律采用电子word文档,并在文章下面标注作者姓名、投稿题材、电话及其他联系方式等。如决定采用,我们将第一时间通知您。
电台:
1.内容健康向上,三观端正即可;
2.电台开头需为:大家好,这里是松果电台,我是XXX;
3.电台标题以及简介采用电子word文档,并在文章下面标注作者姓名、投稿题材、电话及其他联系方式等。如决定采用,我们将第一时间通知您。
您一旦投稿,即视为将稿件、音频无偿授权松果倾诉使用。
投稿邮箱: tg@51songg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