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美图欣赏

当前位置: 美文列表 > 文章正文

【探讨】如何梳解无力感?

2018-06-21 01:07:54

当我们感到一种无力感侵袭的时候, 自己仿佛就是一滩烂泥。 有人说,无力感是最难整理的一种情绪。它是一种对外没有攻击性的情绪,但是陷进无力感,往往会因为自己不好的感受,影响自己,也牵连到别人。所以,我们还是要学会去梳解它。 无力感会经常出现。现实生活中,很多事情的发生不能满足我们的期待,本来抱有希望的事情,突然感觉看不到希望了,因为事情发展不顺利,导致自我怀疑,对自己感到失望,觉得自己没戏了,然后随时间顺遂下去。 无力感经常会表现出“总拿不出干劲”、“提不起精神”、“没心思做事”、“有心无力”等等失去欲望的状态。 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距,所带来的压力让人陷入一种无力感,其实是一种失去内心张力的状态。 过去,我们被自己积极的信念所激励,内心有一种动力鼓舞着自己,有一种被精神力量支撑的充实感。当无力感来袭,心里这样一种很重要的东西仿佛消失了,感受不到它,或者,我们不再相信它了,像怀疑自己一样怀疑它。于是,内心仿佛感觉到没有了依靠。突然觉得,似乎做什么都没有意义,哪怕知道这件事情很重要,都会闹情绪不甘心去做,或者,心里希望自己去做,但是本能地不想做,就是不想做······然后,无可奈何地逼着自己去做,要么就是依从不想做的态度,接着怪罪自己的纵容。 例如,为了考研备考,计划每天几点起床去图书馆看书学习,刚开始的时候,很勤快地到点打卡,内心满怀希望,立志为考研奋战到底。但是,持续的过程中,可能是学习遇到了问题,或者是作息突然被某个生活插曲打乱,导致了恶性循环,影响学习进度,身心受到干扰也没有调整自己,于是,后续的学习动作开始受到连累,然后陷入一种不好的状态当中,这个时候,很容易就会怀疑自己,想要重新调整回理想的状态,可能会因为不顺利破罐子破摔,或者内心和意志力一直作斗争无果,至此感觉到一种无力感。 我们甚至会陷入一种自责当中,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好,结果是,我们越这样想,越觉得无力,于是,无力感越陷越深。 其实,无力感往往是源于我们对自己不满意,因为自己没有做到自己期待的样子,没有做到自我要求的状态,并不是事情本身让我们感到无力感。感到无力,是因为接受不了事情不合自己的心意,感到无力,是因为那样的自己不合自己的心意。 “学习遇到问题,为什么我解决不了?节奏被打乱,为什么我调整不了?情绪化,为什么我管理不了?我怎么这么没用,我不喜欢这样的自己······“对自己感到不满,理想和现实形成一个矛盾,内心挣扎之后的屈服,就表现出了无力感。 常常感到无力感,是因为强于要求自己带来的挫败感导致的。学习遇到问题,是暂时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节奏被生活插曲打乱,也不是能力范畴所能干预的事,可是,自己还没有那么多能力去掌控,事情做不好,挫败感一出现,就演变成了无力感。 我们的无力感,事实是,我们对自己和生活失去了掌控。无力感,是一种掌控感的缺失。 我们不能掌控自己可以胜任学习,我们不能掌控自己的生活节奏不因干涉而打乱,我们不能掌控自己的情绪化,我们不能掌控自己一直保持内心的张力····· 无力感,是一种对自己和生活的失控表现出来的无奈。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一个是改变思维方式,另一个是改变行动方式。 思维方式的改变,首先要先懂得接纳自己尚且不能如理想中的自己,我们的能力还没有办法和我们想象或者期待的一样。我们要改变因为理想和现实的出入而自我怀疑的想法,我们要明白,事情不能如预期的那样,有可控因素,也有不可控因素,自责只会强化无力感而无济于事,我们要把这样的情绪源梳理明白,它才不会随意的成为情绪的肇事者。 行动方式的改变,需要打破旧的行动模式。如果我们因为旧想法让自己情绪化,而波及到我们的行动,当我们陷入失控的局面,要么事情是超出能力范围的,要么就是自己被自己的行为旧模式套住了,被固有的生活模式影响,因为固定的行为,只会带来固定的结果。有意识地去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才会带来有建树的改变。 不管是思维方式还是行动方式,守旧只会继续在旧的状态里循环,如果不去改变,我们很容易会陷入自我麻痹,我们要灵活地去寻求自己能够着手去执行的事,主动去调整,对于一些可控性因素,才能防患于未然而不至于自我怀疑和自责。 情绪不会轻易被我们改变,但是梳理情绪的症结之后,改变想法,然后落实到行动里面进行调整,我们的局势就会转化为主动,自己的状态就能更好地把握,对我们来说,生活也会更加有掌控感。

发表评论

还剩140 评论
二维码

©2014-2016 广州智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50012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