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美图欣赏

当前位置: 美文列表 > 文章正文

如何教会别人更好地对待我们

2017-06-22 14:33:55

有一部电影《喜福会》,讲的是四位女儿和四位母亲的故事,非常打动人心。我在这里讲其中一个女儿的故事。安美阿姨的女儿罗丝在上大学的时候,因自己的美丽和骄傲赢得了一位高富帅的爱情,这个男生家世显赫,父亲是出版业的巨子。但在婚后,她却放弃了已经获得奖学金的学业,一心为了丈夫与家庭,一切都从丈夫的要求出发,完全无视自己的要求。在一次晚饭吃什么的争执后,丈夫真诚地问她:“你快乐吗?”明明不开心的她却调整了自己的笑容肌,说:“我当然快乐。”后来,她失去了这份感情,要离婚了。某一天要跟丈夫谈分割财产事宜,她的母亲发现她还在做巧克力花生奶油派,只有她的丈夫会吃这个派,其他人都是不吃的。她的母亲说了一段话:“你以为他看到这个派,就会遗憾自己不珍惜你吗?你这么想……你就太傻了。你每次给他礼物,都像在求他:请收下这个,对不起,请原谅我,我不如你这么重要。他只会更视你为理所当然,你就像我母亲,从来不懂自己的价值,直到无法挽回。”

在母亲的鼓励下,她的自我意识萌发了,面对要来分割财产的丈夫,她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想法:“滚出我的房子,你听见了吗?滚出我的房子你不能拿走我的房子,不能带走我的女儿,你不能夺走我的任何一部分……我曾说过,我的爱无足轻重,你的爱才更珍贵,全是一派胡言。”因为这番话,她的丈夫重新“看见”了她,后来他们和好了。

我讲这个故事是要说明:是我们自己教会了别人如何对待我们。每个人都在无意识中教会了别人如何对待自己,有的人教会别人虐待自己,有的人教会别人尊重自己,有的人教会别人轻视自己,有的人教会别人珍爱自己,有的人教会别人忘记自己,有的人教会别人记住自己……

《喜福会》里的母亲说:“我成长在中国,从小被教导要无欲无求,忍受他人的侮蔑,吞忍一切苦楚,即使我以另一种方式教育女儿,她仍不脱自怜自哀。”我觉得这表明了中国的教育特色。我们中国的教育常常灌输给孩子的是:你要与人为善、助人为乐;你要温良恭俭,记得吃亏是福,懂得忍让他人;你要得饶人处且饶人;你要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不步海阔天空……熟悉吧,我们每个人在小的时候差不多都接受了这样的教育。但是长大了一看,现实真残酷啊,你无视自己内心的需求,常常忍让别人,做了所谓的“好人”,别人却以为你是软柿子,专找你这样的软柿子捏,最后你自己真的就成了任人宰割的软柿子。

 

诚然,这些正统教育思想并没有错,但是如果一味地这样教育,孩子真实的情绪和想法就会被压抑,丧失自尊和自我意识,容易把孩子教育成滥好人,有求必应,不懂拒绝,在人际关系中盲目退让,然后让自己成为一个痛苦纠结,充满怨恨情绪的人,因为没有人甘愿忍受不平等的情感关系,持续下去最终只会导致关系的疏离与破裂。

 

所以,要怎么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你只有自尊自爱,然后才能去爱和被爱。古语有云:人必自辱而后人辱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你只有先自尊自爱了,别人才会根据你对自己的态度尊重你,爱惜你。爱自己这种大道理天天有人在说,但怎么爱自己却没有多少人说。爱自己最重要的是你要学会尊重自己的内心,按照自己的心意而活,不要因为他人的目光,挑剔自己,为难自己,扭曲内心的意愿,委屈自己。取悦自己放在取悦他人之前,不要为了取悦他人而去做会使得自己特别痛苦的事情。

 

面对他人的要求,如果自己做不到也特别不愿意去做,要学会适时适当地拒绝,懂得say NO。虽然这在刚开始的时候并不容易做到,但是只要多加练习,你慢慢就会习惯,然后可以很自然地说“不”。学会拒绝他人对自己提出的不合理需求,是真心实意爱着自己的表现。你要多倾听自己的心声,常常往内看,别人的眼睛只看得到你的外表,而只有你才能看到自己的内心。当然我不是教你要自私,而是教你在自尊自爱与融入群体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不牺牲自己的利益,也不伤害和侵占他人的利益。

明确直接地表达自己真实的需求。很多人在亲密关系中总会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待,以为对方就应该完全明白自己,理解自己,要和自己心有灵犀一点通。“如果TA真的爱我,真的在乎我,就应该知道我需要什么,还要我说吗,还要我去开口要吗?要来的,有意思吗?”如果你这样想不是把对方当作人,而是把对方当作了神,因为只有神才知道你所有的需要,而且这世上哪有那么多应该的事情呢?如果抱着这样的认知,在现实生活的人际关系中,往往要触礁沉船。

 

明确直接地表达自己真实的需求,告诉TA你喜欢怎样的相处方式,远比让TA来猜你的心思意念来得更加简单高效。表达的时候记得具体化原则。比如,你去向好朋友表达自己的需求时,与其说“我希望你尊重我”,不如说“我不想听你讲那些挤兑讽刺嘲笑嫌弃我的话,比如‘还不吃馄饨,你还没见过他吃油腻腻的手抓饼的时候呢。’尤其是有外人在的场合,我希望你能给我面子。” 这样说,更具体有效,能够让对方清楚地明白她要怎么做。如果双方发生争吵时,可以采用“非辩护性应答”,不要指责对方不对,尤其不能人身攻击,而是就事论事。明确直接地表达自己真实的需求,也有利于对方明白你的界限在哪里,哪里是TA不能触碰的,这有利于关系和谐健康的发展。

谨记“你不是人民币,做不到每个人都喜欢你,你也不需要每个人都喜欢你”。很多人不敢拒绝别人,成为滥好人,是希望通过顺从别人,满足别人的需求这一方式赢得他人对自己的喜欢和认同。其实赢得他人喜欢和尊重的方式有许多,除了完全满足别人的需求之外还有其他的,比如你变得更有知识和技能,变得更自信,更风趣幽默都可以赢得他人的喜爱。 一味地讨好和满足别人,容易造成自我的丧失,别人也容易不把你当人看,只把你当工具来使用。当放弃让大家都喜欢你这一念头时,你会长长呼出一口气,活得更轻松和自在些。

提高“不安和内疚的耐受力”。我们在表达自己的需求或者拒绝别人时,会有不安和愧疚感,会不断自我怀疑和自责,遭受体内那个“好人”的折磨,超我会跳出来对自我说:“你太坏了,怎么可以这样对TA?” 这时候一定要忍住,不要妥协和退让,可以问问自己是否过度内疚:你的行为有恶意吗?残酷吗?是虐待性的吗?如果没有,那就是你过度内疚,你必须学习和你的不安呆在一起。这样一两次之后,你的“不安和内疚的耐受力”就会提高很多,做自己也会更容易一些,无论接受还是拒绝我们都可以用自我意志做出内心真实的选择。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还剩140 评论
二维码

©2014-2016 广州智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50012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