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脸皮,该怎么克服,才不影响到你的人际交往?
社交中,脸皮薄、不能大方地与人交流,一般有三个原因。
1.太过于关注自己。
人往往会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并直觉地高估别人对我们的注意度。这在心理学上称为焦点效应。我们总能敏锐地察觉到自己情绪、表情以及措辞上的变化。但实际上注意到的人比我们认为的少。这就出现时透明度错觉。 脸皮薄的人一般在心里对自己期待很高,想要在别人面前塑造有别于常人的形象。标准高,门槛就高。就像有些人一味苛求完美,结果却半途而废,对自己期待高的人往往选择谨言慎行,不让自己的形象受到一丝损毁。
2.没有自信。
自信不是凭空而生,而是根据以往成功的经验逐渐积累起来的。脸皮薄的人很少尝试,而沟通的技巧80%靠实战经验,另外20%需要参考理论的书籍。这就意味着,即使你看再多的书,不多去尝试练习,不会有太多的成长。不尝试就没有成功的经验,就没有自信,就没有勇气多去社交,技巧也无法增长,这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3.生理性的害羞。
有些人一到社交场合就不由自主地面红耳赤、心跳加速。尤其在公众场合下,人越多,说起话来越容易紧张便头脑空白、逻辑混乱。于是在小团体讨论中,担心自己会出丑所以就只说最少的话。而公众发言或演讲更是一面高耸的围墙,连尝试的勇气也没有。
知道了原因,应对起来需要有针对性,来刻意训练自己薄弱的一环。 首先,你需要从心理上进行调整。
你要做的是放下身架,有足够的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只是个不擅长说话的普通人,要像新手学徒一样,说不好没关系,重要的是要勤勤恳恳,抓住机会就去练习。 话说多了,说错话和出丑在所难免。但你要试着换位思考,如果别人这样努力,你会嘲笑他吗?你要明白,人总归是已自我为中心的,别人说的话、做的动作,如果不关系到自己,都不会太注意。听众连大体内容都记不住,何况细枝末节呢?
之前在学生会的时候,有个女生说话结巴,一句话半天才能讲清楚。就是这样,每次有发言的机会,她都会第一个站起来,在静默的众人眼里,一点点说完。其实在座的包括我,都很敬佩这样的勇气,嘲笑别人只会是loser做的事。
其次,你需要比常人多做些准备。
俗话说笨鸟先飞,社交经验不足就更需要提前准备。脸皮薄的人面对社交中的不确定性,会更加恐惧与焦虑。心理学家 Berlyne 认为:每多获取一份信息,就会让我们对未来的复杂、沮丧或者无助多一分保障。因此,获取尽量多的社交的知识和信息,可以一定程度降低恐惧与焦虑。 想要初步了解,在不同场合应该以怎么样的态度来应对,我推荐几本书。
明白原理,仅仅只是个开始。社交是一门技巧,而技巧的掌握有一个漫长的笨拙期。所以最初要接受自己的笨拙,做不好很正常,做得好的才是少数。然后刻意去练习,多次重复,才能让身体记住。 在私底下可以多练习。,你就可以与亲密的朋友练习,但关键在于,不能再唠家常,说一些熟悉的话题,而是要脱离舒适圈,试着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用尽量生动的语言描出来。将看到的一则新闻,一段话,一片精美的文章,用自己的话概况出来。 多进行这两项练习,久而久之,说话便能生动而流利。
最后,生理性的害羞可以系统去敏感化来改善。
最初,紧张不可避免,这种情绪不是否定就能平抚的。告诉自己不要紧张的人,反而可能更紧张。你感到紧张是因为原始大脑意识到了危机,它觉得这件事情很重要,因为这关乎一个人的社会形象(面子),而在原始部落中,被伙伴嫌弃就难以立足了。所以在众人面前, 我们不可避免地感到焦虑。
也就是说,即使你的理性大脑明白,这只是一次社交活动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原始大脑却不去理会,自顾自的紧张起来。
想要与原始大脑沟通,唯一的方法是去敏感化。举一个例子,治疗害怕蜘蛛的恐怖症患者,我们可以循序渐进。最初给他看蜘蛛的手绘画,逐渐适应后在改为高清图片。然后是远距离地观察真的蜘蛛,到近距离的,到开始用手触摸。这样一个过程后,患者就能最终摆脱对蜘蛛的恐惧。
社交活动也是如此。你可以先和熟悉的朋友聊天,再到陌生的朋友,亲戚。然后是萍水相逢比较亲切的陌生人。总之,遵循着一步一个脚印的原则,多去参加社交活动,让自己亲身体会到,其实并没有任何危险。一般3-5次以后,原始大脑便会逐渐适应。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