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美图欣赏

当前位置: 美文列表 > 文章正文

帮助孩子提升学习动力

2017-03-16 11:39:31

写作业拖拉、应付,兴趣班的任务不完成,不做家务……你的孩子是否也有这样的坏习惯?孩子对自己的事情并不上心,父母却在一边干着急,这样的情况是否也经常出现在你的家里?

 

作为父母,我们常常会有一种无奈的想法:我们只有“拽着孩子”让他做,否则他们对自己的事情根本不在乎。但其实,你不能只是因为自己在意就让你的孩子也去在意,就像是别人很在意的东西,强迫你也在意,你其实是很难做到。事实上,你的态度和行为很有可能恰恰阻碍了他们的动机。如果比起你的孩子,你更在意他的成绩,那么事情往往会出现问题。更糟糕的是,试图激励孩子的这种拖拉的模式常常演变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一种权利斗争。你们互相博弈和较量,孩子则是想一些“招数”和“方法”,来应对你。

 

如果你开始强制孩子,迫使他去在意那些你所在意的事情,那么现在先停下来,问自己一个重要的问题:“在这件事情上我孩子的责任在哪里?我的责任又是什么?”。如果你的孩子没有完成他的作业,你作为父母的工作则应该是让他学会为自己负责,教会他真实的世界是怎么运转的,让他知道一些做法会带来什么直接后果。在真实的世界里,如果一个人不完成自己的工作,是不会拿到报酬的。你要去向你的孩子展现他这种糟糕的做法所带来的后果,而不要让他误以为,你这样做只是想要迫使他去在意他的数学作业,而原因其实是因为你自己很在意。事情的本质其实是:你并不能够迫使另一个人去在意一件事,你能做的,只是去鼓励和影响他们。

 

作为父母,我们总是觉得我们需要为孩子的未来负责,但其实并不是这样,最终,孩子需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但因为我们认为孩子的成功是取决于我们,所以我们经常会踏入不属于我们的范围,我们和孩子的责任没有边界,我们分不清楚学习、写作业是谁的责任,并且全部包揽在自己身上。我们希望用某种方式控制我们的孩子,我们总觉得应该激励孩子学习更加主动和积极,或者在生活中有一些追求,孩子或许会顺从着答应你的要求甚至去取悦你,但那并不能帮助他产生自我激励。

 

 

为什么激励孩子没有效果?

 

事情的真相是,有一些孩子是会比其他孩子更加缺乏动机。有些孩子聪明绝顶,但写作业经常是应付差事;还有一些孩子就是会一直坐在教室里发呆,不管老师和家长尽了多大的努力;或许你的孩子总是忘记做作业,或者他也做了,但是就是不上交;或者你的孩子看上去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没有任何爱好或热情;又或者你的孩子总是轻言放弃并且不愿意去做尝试。不管你做了多少努力,他的成绩就是不上不下甚至还在倒退。(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担心,可以联系学校或者儿科医生检查排除孩子是否有学习困难,ADHD/ADD(多动症),抑郁,物质成瘾或是其他的可能问题。)

 

当你的孩子存在动机不足的问题,可能会引发你巨大的焦虑和挫败感,有时甚至是绝望的感觉。当你产生了这些不良的感受,事情可能会变得更麻烦一些,这个麻烦指的是你对于孩子缺乏动机这件事的反应,而不是孩子缺乏动机这件事本身。有时候,孩子缺乏动机这件事情本身并没有那么严重的结果,但是你的过度焦虑和担忧,使得你们的亲子关系更加紧张,你更加唠叨和控制,孩子也更加逆反,并变本加厉的采用拖延来进行对抗。所以,你有没有发现,当你开始紧张他,你就会试图借自己的焦虑去激励他,而其实这样根本不可能真的使人在意,换句话说,用你的焦虑来激励孩子,以让他对自己的事情上心,是没有用的。

 

试着问自己这些问题:

 

你的担心是不是使得你总是去唠叨,逼迫,哄骗孩子或者对他们反应过度?

 

你的挫败感是不是使得你总是对着孩子大喊大叫,咆哮,乞求,惩罚他们或是绝望的想要举手投降?

 

你的无助感是不是使得你开始和伴侣争吵,抱怨他没有付出足够多的努力去激励你们的孩子?

 

你对于孩子学业成绩不好的恐惧感,是不是使得你持续不断的促使他做出改变想要他变得更加积极上进?

 

如果你发现自己做过上述任何一项行为,你就很有可能看到你的孩子现在采取的是忍耐,顺从,反抗甚或是打死不从的应对方式。如果说的更明白一点:不管他是跟你对抗还是顺从了你的意愿,事情的结果都是他绝不会比从前更有动机。你可能最终会让他做你想让他做的事,但你想要帮助他变得更加自我激励更加积极上进的愿望仍旧非常遥远。

 

 

孩子没有动力做任何事情

 

如果你已经排除了学习困难和行为障碍,你的孩子仍旧不参与家庭生活,不做家务或是家庭作业,你也不知该拿他如何是好。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让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通过向他展现不同选择所带来的行为后果引导他朝向正确的方向。你只有完成作业和家务之后才可以玩游戏。在这样做的时候,同时试着退后保持一定的距离,去弄清楚你的孩子的真实情况到底如何。如果他好像没办法准时起床,先退后一点儿去观察下他的睡眠模式,找一些例外,他有没有不赖床的时候,不赖床的时候是因为发什么了什么?找例外会帮助你看到不同的情况,也让你对孩子的问题有更全面的理解。如果他特别不喜欢做某类家务,你可以尝试跟他交流看看他是否可以换一种家务做,也许你的儿子讨厌洗碗碟但却很愿意扫地。通过这种方式,你也是在帮助你的孩子认识自己并成为他自己。跳脱出来试着去观察他,不要干扰他的思路,也不要替他做决策,这样他就可以自己去进行思考。同时,让他为生活中一些基本要做的事情担负起责任。

 

 

如何鼓励孩子自我激励

 

1、不要让你的焦虑感逼迫他们前进

 

你这样做只是会使得他们抵抗或是顺从以让你平静下来,因为他们希望你别去管他们。这样其实并不会真正激励他们,反而是教会他们如何去安抚你或是反抗你。这样一来,他们只是在想着如何去应付你,而不是专注于自身去寻找一些内部动机。你的焦虑和想要他们在意的这种需要只是在你和你的孩子之间营造出了一种权利的斗争。

 

2、 试着去鼓励他们

 

你想要去真正激励到别人,就要放弃一直试图逼迫别人的想法,而采用鼓励的方式。试着问自己,你的行为是在鼓励还是在控制或逼迫。你要明白,如果你太过控制,你的孩子就会想要往相反的方向逃。回想一下你自己的生命中那个对你产生重大鼓舞的人,然后曾经是如何朝着那个方向努力。请记住,如果你逼迫孩子,你唯一在激励的就是他们对你的反抗的意愿。

 

3、 让你的孩子自己做选择,并且去承担选择的结果

 

让你的孩子做出自己的选择。如果这个选择很糟糕,让他负起责任,承担起选择带来的自然结果。可以和孩子事先商定一些双方都同意的约定,规定一些奖励和惩罚。如果不做家庭作业的后果就是不让他玩电脑,要记得同时提出要求让他可以重新获得玩电脑的时间。如果他完成了作业,他就可以获得你承诺他的玩电脑的时间。这样他自己就可以获得动机去做正确的事情,而不是通过你告诉他做什么,怎么做以及教育他为什么他应该要去在意。作为父母,你真正要做的事情是问自己,“我可以忍受些什么?我最终想达成的目的只是让他暂时做对的事情,还是想帮助他发展出自主性?”并且坚持去践行。

 

4、 试着问自己如下这些问题:

 

什么可以激励我的孩子?

他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我问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可以帮助他发现并探索自己的兴趣?

他的目标和抱负是什么?

 

试着退到一个比较远的位置,将你的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去细细观察你看到的东西。然后去跟他交流,试着寻找上述几个问题的答案。记得去倾听,不是去听你想要的答案,而是真正去倾听你的孩子在说些什么。只是去倾听就好,尊重孩子给出的答案,哪怕你并不同意。

 

5、选择你想要进哪一扇门

 

试着想象有这样两扇门。第一扇门是让孩子去做那些你认为正确的事情就可以了。而第二扇门是孩子是发自内心的想要去做正确的事情。

 

你想要进哪一扇门呢?如果你选择了第一扇门,那么实现目标的方式就是去逼迫,惩罚,乞求,唠叨,贿赂,奖赏以及哄骗。如果你决定选择第二扇门,那你可以通过询问各式各样的问题来达成目标。比起说,“你完成家庭作业了吗?”,你可以说,“为什么你今天要先写数学,再写英语?这样的顺序安排有什么作用”“如果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生一些什么不一样的事情,你的效率就能高一点点?”“为什么你今天作业完成的效率就很高,你觉得是什么原因?”试着成为一个研究者,去探索并揭示,帮助你的孩子去发现他自己的动机以及一些坚持的准则。

 

6、 这不是你的错

请记得,你的孩子缺乏动机并不是你的错,所以不要太过内疚和自责。如果你认为这是你的问题,你的内疚感会制造更多的压制和强迫使得孩子学习拖延这个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你可以试着这么想,如果你离镜子太近看自己的话,你其实不能完全看清楚自己,因为视野会变得模糊。而如果你可以离得远一些,你其实能够看得更清楚。你可以采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你的孩子。有时候我们就是太近了,太过卷入其中,所以并不能够把孩子看做独立于我们的个体。如果你可以试着退的远一些,你就可以开始把你的孩子看做一个独立的人,并试着去弄清楚他为什么会这样,这样做你其实也在帮助他更好的去了解他自己。当你退后进行观察的时候,你会发现怎么做对他们是有效的,他为什么会执着于一些事情,以及究竟是什么在推动他们前进。当然总会有一些事情是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主动去做但是对他们来说却是有必要的。比如他可能很讨厌做家务并总是想要逃离,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向他们展现自己的选择所带来的不同后果而予以约束。

 

我们的目标就是当孩子不得不去做一些他不想做的事情的时候,试着去对他们施加影响,足够的去了解他们并弄清楚他自己的意愿到底是什么。作为父母,你应该做的是通过明确对孩子来说真正重要的事情来强化他的优势;你应该做的是帮助你的孩子去了解到他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什么事情对他们来说更为重要,并且他需要做些什么才能够使得这些事情发生。我们的责任是帮助我们的孩子这样做,而不是为他们完成这一切。我们需要跳脱出来,给他们自己足够多的空间去搞清楚他们是谁,他们在想些什么,以及他们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


发表评论

还剩140 评论
二维码

©2014-2016 广州智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50012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