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由于失恋找到我,结果我们谈了八次,当她终于走出前男友的阴影时,我想这应该是2016里,最难的一次的情感咨询了。
木子和男友风是高中同学,木子默默喜欢了风四年年,不过却一句话都没敢说。但戏剧性的是,在一起同学聚会后,风送木子回家的路上向她表白,木子又惊又喜,于是两人确立关系。
然而半年后,两人分手,原因是风和前女友复合了。分手的一年多里,木子从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变成了一个孤僻又偏执的人。开始还安慰她的朋友,慢慢把她当成了祥林嫂而疏远了她。
她化身女特工,虽然风已经把她微信删除,可她用尽一切方法加上风身边朋友和现女友的微信,天天去他们的微博和朋友圈里,寻找风的相关信息,想知道他的生活现状。
木子说:“我一直在通过各种方式联系他,他有时候联系我,有时候不理我。我拼命跟他认错,拼命想变成他现在女友的样子。但他总是骂我不要脸,还说他已经有喜欢的人了。”
我告诉她:女生是一种神奇的生物,假如她们愿意,她们可以知道一切真相。不过。她们很难明白,有些真相没必要知道。
木子完全没理解我的暗示,她却反复问我:“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特别想知道。”
她觉得自己“总是话题终结者,没人喜欢她”、“看上去很开朗,实际上是假装的”、“想要一个人,却总被孤独折磨”、“或许我又笨又丑,所以身边的人才一个个离开我吧”。
我试着告诉她:别轻易给自己下定义,因为这个世界随时都会改变你。也许风的离开,只是因为他其实一直都眷恋着前女友,你恰好做了他的情感过客而已。绝对不要因为别人的离开,就觉得自己不好。
木子不听,开始表达对我的不满,她认为我没真正爱过一个人,完全不能理解她的痛苦。
于是,我讲了一个我自己的故事给她听。
2、
曾经我非常喜欢一个女孩,而女孩呢非常喜欢猫。我本来对猫是无感的,后来为了能和这个女孩找到共同话题,我变成了猫博士,通晓猫的种类和习性。为了让女孩爱屋及乌,我自己也当喵。
我们聊天都是自称喵的,比如:短毛喵在哪里?黄白喵来了!
我本人其实是个游戏宅男,刚开始写文那会,莫名其妙就给自己加上了喵的元素,不仅用自己画的喵图做头像,还起了一个带喵的网名。
后来呢?木子瞪大眼睛问我。
后来女孩离开了,而且不会回来了。我也经常想把自己的网名和头像改了,可惜已经改不了了,它们成了我的标志。
不过呢,这倒也没关系了。很多读者和我说,剑圣喵大师确实比剑圣大师好听,多了一丝调皮,更能让人记住。
至于猫呢,现在是我自己喜欢了。
似乎这个故事触碰到了木子的软处,她问我:“为何你不像我一样痛苦?”
我慢慢告诉她:因为这个世界上,我们和每一人的羁绊都要像一颗树一样,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就算别人离开了,只要种下了情感的种子,那他其实还在。所以我从来不害怕身边没人,毕竟他们的一部分,永远陪伴着我。
对着似懂非懂的木子,我又补充了一句:也许你该寻找下,在这次短暂的恋爱关系里,他到底留下些什么在你心中。而不是拼命就去迎合别人,把自己仅有的一点人格慢慢地摧毁。
过了很久,木子收起了脸上的愁容,她笑着说:“我向来对穿搭衣服很有自信,那天我穿搭一套学院风,他夸我很像校园剧的青春偶像。”
岁月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好的坏的都是风景。人不是一次性筷子,用过之后就不能再用。我们的心不是一块玻璃,而是一块金刚石,感情只会磨砺你,让你的人格更加完善,而不是自我怀疑,让你觉得自己不好。
3、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总认为孤独是一种病,内向的人通常与抑郁、悲伤、难相处等负面词汇联系在一起,甚至孤僻在一些高校老师眼中,是精神病性的前兆。
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大众心中,“好人缘”意味着高成就、高自尊是值得人们追求的。然而在人脉这个词已经被批臭的今天,“好人缘”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奢求。
心理学家们发现孤独有一定的益处,它会在个体社会支持减弱的情况下,增强个体的心理韧性。而“好人缘”会让人过于消耗自身心理资源,变得过于依赖外界评价。当外界评价过低时,容易陷入人格解离(Baumeister, Campbell, Krueger, & Vohs, 2003)。可以说,孤独某种程度上保护着一个人的人格。
或许孤独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它可以被分成多种形式。有学者(Kernis,2003;Kernis,Lakey, & Heppner,2008)认为高自尊的孤独者有易损型(fragile)和安全型(srcure)两种 ,前一类需要心理治疗,后一类则是一种人生境界。安全型和易损型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孤独的人会不会因为身边没人,就开始进行自我否定。
心理学家Neff把佛教中关于“悲”的理念引入到了西方心理学体系里,为此他提出了自悯的概念,他认为孤独到底能不能让一个人成长,取决于自悯的能力。
自悯包括了自我友善(self-kindness)、普遍人性感(the sense of common humanity)和正念(mindfulness)三个成分。
孤独的人要学会自我友善,我们要学会宽于待己,即使我们意识到,自己某些人格特征需要改正的时, 我们也需要无条件地接纳自我。
普遍人性感是自我怜悯的中心, 包含了对人无完人的承认, 我们要认识到,所有的人都会失败, 犯错, 或者沉湎于不健康的行为。但大多数孤独的人总觉得,只有自己在痛苦的人生里挣扎,其他人都过着幸福美满的日子。这种只看自己的错误观点,会带给人们很强的疏离感,由此可见普遍人性感很重要。
而对抗孤独,最重要的一环,便是要学会导入正念,即一种超脱的觉察(Bauer & Wayment, 2008)。这个概念同样来自佛经,如今在情绪心理学中被广泛运用。
你可以试着导入我的以下观念:(其实我感觉它有点像”色即是空“的含义)
1、永远别觉得自己好或不好,你好不好取决于看在谁眼里罢了。
2、所谓孤独寂寞的人,其实并不是身边没人,而是长时间缺少与人事物“连结”的能力缺乏,一个只关注自己吃喝拉撒对万物提不起兴趣的人是悲伤的。
3、所以,我身边有没有人并不重要,只要我的眼睛还盯着这个生机勃勃的世界和你,我就永远不会孤独。
当跳脱出来的正念减轻了自我批评时,我们就能克服自我中心,增强与别人的关联感,减轻与周围人的分离和孤立(Crocker & Park, 2004)。
正念是一种非常微妙的对自己心理的平衡觉察。佛家认为,正念是一个人修为的关键。
别老对孤独的人强调熬夜的危害,他们不会改,他们只会提心吊胆的熬夜,于是更加熬。不如试试告诉他们,你熬夜是因为有个声音在告诉自己,任务没有完成。(正念的其他用途)
一个人身边没有人,只不过容易寂寞,但一个人心里没有人,才会空虚。
就算没有任何言语在你身旁,也请你停下脚步感受。你会感受到,在这个广袤天地里,只要你站在看得见的地方,你就绝对不是孤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