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美图欣赏

当前位置: 美文列表 > 文章正文

好好爱你的女儿

2017-01-04 11:57:42


                                     ◆ ◆ ◆


                                     文 | 晚睡


朋友生了个女儿,一天天长大,有着天使般的笑容和玫瑰花瓣一般的脸庞,走到哪里都能吸引到周围人的目光和赞扬,“这小姑娘真漂亮!”

 

女孩不好看,父母会担心将来被人嫌弃,长得太漂亮,父母更会担心。另外一种的担心。

 

孩子的爸爸说:“漂亮的女孩容易引来是非,一定要严加管束。”

 

他希望培养女儿坚强的个性,平时说话总是板着脸,故意不对孩子温和,跌倒了不扶她,让她自己起来。孩子一旦学习退步,当爹的各种冷嘲热讽,美其名曰:“反向刺激她。”

 

孩子的妈妈呢,对女儿倒是很温柔,但很少夸奖孩子,尤其是不夸孩子好看。还总是在孩子面前夸奖别的孩子好:“你看你班某某,人家多朴素,一心都在学习上。”


她担心孩子懂了美了会分散学习注意力,或者招惹男生,很少给孩子买好看的衣服,怎么土怎么打扮。

 

结果他们这样的围追堵截,日防夜防,孩子还是初中就开始早恋,省下饭钱来给自己买衣服买化妆品。朋友哀叹自己教育失败,对女儿灰心失望,我却十分为孩子觉得心酸。


小小年纪,她就去外面寻找爱,因为父母没有给她足够的欣赏、关怀、赞美、鼓励和支持,她不自信,她自我贬低,她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她必须在异性身上尝试着去寻求一点安慰和认可,才能让她知道,她也是被爱的。

 

她的父母畏爱如虎,像吝啬的葛朗台一样算计着自己对孩子的爱,唯恐这爱被浪费,被误用,结果反而造成了孩子对爱的饥渴。



不好好爱自己女儿的结果,是很惨烈的。

 

比如被誉为世纪女演员的罗密·施耐德,她在电影中光鲜亮丽,因为完美扮演了奥地利皇后《茜茜公主》这一角色而永载影史。但她一生情路坎坷,在她甜美的外表之下,有着一颗破碎的心灵。

 

这一切都是源自她那个不快乐的童年,以及那对不称职的父母。


罗密的父母都是小有名气的德国电影演员,母亲玛格达·施奈德也曾经风光一阵,只是始终未能大红大紫过。罗密出生后,玛格达并没有多少作为母亲的惊喜,只是庆幸孩子的父母能养得起自己的孩子。

 

罗密的父亲十分花心,情妇众多,母亲玛格达始终将精力放在自己的事业和与浪荡丈夫的斗争之中。7岁那年,父母离异,罗密同母亲生活在一起,11岁就进了一所天主教寄宿学校。四年中,玛格达只来看望过女儿两三次。冷漠的父亲则连信都不曾写。

 

在《茜茜公主》这部电影中,罗密的母亲饰演了茜茜公主的妈妈,但玛格达并不是剧中那样亲切温柔的形象,她很嫌弃罗密,认为女儿是个难缠的女孩儿,孤僻而好斗。“她不能忍受任何人,甚至不知道如何照顾她自已。”


父母的离婚和对她的疏忽使罗密深感自卑。她被送进刻板森严的寄宿学校,没有得到一点家庭的温暖。就像所有越是被父母忽视越是渴望赢得关注的孩子一样,罗密始终执著地崇拜着自己的演员母亲,渴望取悦母亲,“我在世界上最佩服谁?我妈妈。”

 

很多人都把罗密16岁时候在《茜茜公主》中的形象看作是她的本色,其实她不是,“我知道,我不是茜茜公主,我是个不幸的人。”


她很胆怯,演戏居然也会怯场,演出前,一定要服用一些镇静药片并带上一些以备不时之需。阿兰·德隆说她是个固执暴躁的孩子,“是一个不很懂得自己在玩什么、和谁玩、为什么玩的孩子。”

 

罗密常常觉得自己不幸福,“这个银幕上的悲剧演员在生活中也扮演着悲剧角色,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她并不喜欢茜茜公主这个角色,却一连演了三部,因为这能为母亲赚来大钱。


罗密不愿意得罪母亲和继父,她习惯讨好他们,她挣了大笔的钱,但每月只有6000法郎的“津贴”。 “当我为减轻苦闷而想哭泣时,茜茜却要露出可爱的微笑。”

 

她渴望着爱情,对爱情无比执着,却始终无法拥有一段稳定健康的爱情。


在她因扮演《茜茜公主》而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她却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初恋之中,不顾母亲的苦苦劝阻,背着国内媒体的愤怒声讨,背井离乡,跟随阿兰德隆来到陌生的法国。


但是让罗密伤痛欲绝的是,5年后,这一对相爱的人还是因为阿兰·德隆的花心背叛而失败,罗密带着累累伤痕回到祖国。

 

她有过两次婚姻,都以失败告终。罗密的好友和同事这样描绘她对爱情的态度:“只要她爱上了谁,那么她就爱的真真切切,毫无保留,轰轰烈烈。为了爱情,她可以放弃一切,房子、金钱,所有的一切。”


最后,失败的感情耗尽了她的生命,她把生命列车驶进了自己最后一段黑暗隧道。



在中国,也是一样,旧式女子中最容易产生感情悲剧,和社会环境有关,更和那时候太多家庭中对女孩子的轻视、压迫有关。

 

比如萧红,一生的感情关系都是投靠、奔走、寻找的模式,总是为了一个男人离开另外一个男人,带着一个男人的孩子和另外一个男人在一起。


她的童年依旧是破碎的,大家族自她出生时开始没落,唯一的温暖来自于亲切的祖父,她和爷爷在后花园里拔草、摘花、追蜻蜓,爷爷也是她的启蒙人,教她念《千家诗》。

 

萧红7岁时,祖母去世,9岁母亲又去世,父亲很快娶了继母。继母并不算多坏,至少当面客气,“不打我,就是骂,也是指着桌子椅子来骂我。客气是越客气了,但是冷淡了。”只是这种疏离,对一个需要母爱的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无形的凌迟和伤害。

 

父亲脾气暴戾,十分粗暴,一旦听到继母告孩子的状,就会大发雷霆,“偶然打碎一只杯子,他就要骂到使人发抖的程度。”


旧家族的压抑和陈腐,家庭温暖的匮乏和缺失,造就了萧红内向、孤僻的性格,她沉默的看着这个世界,幻想着美好,这给了她文学创作的灵感,也给了她一生颠沛流离的命运。


翻阅那些有名的与无名的女人的情感悲剧,总能发现,她们身不由己在情海中翻滚,浮沉,把红尘中的男人当做救世主,往往都是为了童年的那一点缺失。女孩得不到足够的爱,会误了自己,也误了自己未来的家庭。

 

世间的女子如花,更需要被爱,更需要被温柔包裹,被深情善待。错的从来都不是爱,错的是溺爱、疏忽、放纵。

 

有女儿的父母,要好好去爱自己的小女儿,让她被足够的尊重和自信包围,让她身心健康的成长,让她为自己骄傲,让她有勇气主宰自己的生命。


否则,她会情路坎坷,男人对于她会是甜蜜的毒药,是沉沦中的救赎。她爱得那么绝望和用力,男人们却总是因此而辜负她。


发表评论

还剩140 评论
二维码

©2014-2016 广州智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5001289号